心理知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心理中心 > 心理知识 > 正文

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

发布日期:2023-03-14 作者:学生处心理中心 来源: 点击:

在人生旅程中,有两件事尤为重要,一是健康,二是赚钱能力。假如把人生比喻成一串数字,那么健康是前面那个1,金钱、地位、事业、爱情、家庭等等是后面的0,如果没有了前面这个1,后面有再多0都是没有意义的。

世界卫生组织(WHO)指出,“健康”的含义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,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、精神和与社会相适应的心理状态。也就是说: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,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。

一、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

心理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;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,心理异常是指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。

也就是说,无论心理健康或不健康,都是心理正常,只有当人们心理异常时,才会被认为得了心理疾病(或称精神疾病)。

心理健康按照国际卫生组织的定义,是指:“①身体、智力、情绪十分调和;②适应环境,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;③有幸福感;④在工作和职业中,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,过着有效率的生活。

健康的心理活动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心理活动。比如,活在当下,比如,心态平和。

心理不健康,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,即心理不平衡,临床分为三大类:一般心理问题、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心理问题。

一般心理问题,是由现实因素激发、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内、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,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、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况;如冷漠、自卑、狂热等不良情绪仅限于最初的事件。比如第一次登台演讲感到紧张,第一次抽血感到害怕。

严重心理问题是指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,初始情绪反应强烈、持续时间在二个月以内、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。个体体验到痛苦情绪,如悔恨、冤屈、悲哀、恼怒等,对学习工作产生一定程度影响。反应对象被泛化。比如爱情表白受挫,感觉无论什么事都无趣。

只要有心,就会有心理问题,一般心理问题、严重心理问题都是正常心理,只须加强身体锻炼,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完全康复,少部分人需要心理治疗,一般无需药物治疗。

二、神经症的种类

神经症,是指持久的心理冲突,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,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,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。病程持续三个月以上;患者中度痛苦;严重影响社会功能,有求治欲。

神经症主要包括以下六种:

1)恐怖症: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,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、不必要,但却无法控制,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,如场所恐怖、社交恐怖、特定恐怖;

2)焦虑症:患者有难以理解的持久紧张与不安或者体验到突发的强烈恐惧感,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,坐立不安,心悸、手抖、出冷汗等。

3)强迫症: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,一些毫无意义、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。包括强迫思维、强迫行为,如每天强迫洗手几十次。

4)疑病症: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,患者倾诉躯体症状,反复就医,不相信医生的诊断。如浑身不适、疼痛障碍等。

5)神经衰弱症: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,出现精神易兴奋、易疲劳,常伴有易激惹、入睡困难、易醒等;

6)抑郁性神经症: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,常伴有焦虑、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。持续时间长达3年及以上,情绪低落、兴趣下降、焦虑、自我评价低、绝望、有自杀倾向等。

各类神经症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畴,但其心理活动仍然是正常心理,也就是说,其言行是正常的,也大多符合社会规范。患者也都有求治欲,就诊科室为心理科、精神科、神经内科、中医脑科。神经症属慢性疾病,积极治疗三个月后可完全康复,建议以心理治疗和有氧运动为主,药物治疗为辅。

三、心理疾病(或称精神疾病)。

截至2017年底,我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有581万人。据流行病学调查,正常人群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比例为千分之七,假如一个有上万人的高校里,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就会有七十多人。

心理疾病是无关种族,无关宗教信仰,无关教育程度的,正常人群中都会有精神疾病患者。

那么,医生是如何来判定人们是否患上心理疾病的呢?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:

一是患者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是否背离;比如是否有出现幻觉(幻听或幻视),看见常人看不到的,听见常人听不到的;

二是患者各种心理活动是否协调;比如是否喜怒无常、自言自语。

三是患者是否有自知力,人格是否稳定。比如是否有求治欲,人格是否突变。

而对于个人而言,要从那些方面判断自己是否染上心理疾病的呢?

1)内心是否痛苦;比如固化观念崩溃、失眠早醒一周以上,痛苦不堪。

2)行为是否符合当地文化习惯;比如在中国裸奔.

3)学习、工作、社交等社会功能是否正常。比如是否长期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。一般情况下,精神疾病越重则患者注意力越难以集中,分神也越严重。

对于同学们来说,如果有的同学出现长期睡眠障碍或者与多名同学关系长期紧张恶化,应及时向辅导员报告,因为该同学可能染上心理疾病了。

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精神疾病(心理疾病):

1)、精神分裂症,常见症状:行为愚蠢、恶作,性轻浮;出现妄想(被害妄想)、幻觉(幻听、幻视、幻嗅),社会退缩、懒散等特征。

2)、抑郁症:抑郁发作时,情绪低落、思维缓慢、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,自以为自己一无是处,有自杀念头和行为;

3)、躁狂抑郁症:躁狂发作时,情绪高涨、思维奔逸、精神运动性兴奋,自以为是神人;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交替,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。

4)、歇斯底里症:假性痴呆、身份障碍、痉挛发作、肌体瘫痪、行走不能、感觉异常、突发失明、失聪等。

5)、心理生理障碍:神经性厌食,神经性贪食,神经性呕吐,失眠症,嗜睡症,梦游,性身份障碍、性偏好障碍、性指向障碍等。

6)人格障碍:观念,外貌和行为奇特,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、情感冷淡;要求严格、完美;高度以自我为中心、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;猜疑和偏执;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、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等为主要特点。

那些人群容易染上精神疾病呢?

第一,  遭受重大精神刺激者(感情家庭变故、工作压力等);压力大于心理承受力导致精神崩溃,神经递质发生异常。直接诱因。

第二,  黄赌毒和网络游戏成瘾者。神经系统过度刺激导致神经递质异常。直接诱因。

第三,  家族病史,三代以内,特别是父母有精神病史者;由于基因引起;间接诱因。

第四,  童年隔代抚养,溺爱中成长者;童年固化三观不适应社会;间接诱因。

第五,  性格孤僻,体质孱弱,缺少运动者;内向性格情绪无法发泄,缺少运动神经输出与神经输入失衡;间接诱因。

四、个人应如何预防与治疗心理疾病

从生物科学的角度,诱发精神疾病多数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压力大于个体心理承受力,从而导致神经递质中5-羟色胺,去甲肾上素,多巴胺等含量异常,当5-羟色胺与去甲肾上素低于正常水平时,患者心境持续低落,导致绝望,产生自杀行为,当去甲肾上素高于正常水平,会产生躁狂、伤人毁物行为。大脑中的生化物质(神经递质)与个体认知及心境三者是相互影响的。

第一,通过改变认知,从而改变神经递质与心境。改变认知,就是树立或重建三观,最贴近客观现实的世界观,即无我观,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有一金句“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”充分反映人民领袖的世界观;当今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应是“我将无我,不负韶华”,以忘我精神投身于学习之中、掌握生存本领之中,以无我来对治自恋,人在地球上不过沧海一粟,地球在银河系中也是沧海一粟,银河系在宇宙中也是沧海一粟。最贴近客观现实的价值观,就是待人做事中坚持“利人利已”的价值观,则人际关系和睦,个人的精神必然就不会受到各种创伤; 最贴近客观现实的人生观,人的一生,对于不同的人生阶段是有存在着不一样的目标,比如,同学们现在的目标,就是学好本领,准时毕业,争取经济独立。大家不必探究人生的终极目标,假如人生有终极目标的话,那么每一个人都相同,人生就是一个过程,有生必有死。最关键的是活在当下。

第二,通过改变行为,从而改变大脑生化物质(神经递质)含量,进而改变心境。改变行为之一,加强身体锻炼,养心健体。国家卫生部倡议:每日一万步,吃动两平衡,健康一辈子。运动能促进脑细胞代谢,使大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,延缓大脑衰老,提高心理承受力,有氧运动是已经证实可以提高5-羟色胺含量,使大脑分泌内腓肽物质,内腓肽作用相当于麻药,使人身心放松,对抑郁症有显著疗效的。改变行为之二,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性,规律作息(每天在床上时间不要超过10小时)、远离黄赌毒、戒烟戒酒、培养坚强意志力、和谐的人际关系、控制好情绪。

第三,必要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。当我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,可以找朋友、亲人倾诉,争取社会支持,必要时应向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治疗。精神科医生是通过药物控制神经递质的,对正处于发作期的心理疾病患者特别有效,心理咨询师是通过精神分析、正念训练、认知行为疗法等对患者进行疏导,对于心理疾病患者处于间歇期治疗有效。

从西医角度出发,心理或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,大多数是终生疾病,需要长期服药的。西医进行的是靶向治疗,症状治疗。效果比较显著。就医科室:精神科,神经内科或心理科。从中医学角度,心理疾病属于癫症、诳症、痫症类,中医认为心理疾病是心肾不交引起,进行的是系统性治疗、平衡性治疗,效果相对比较缓慢。就医科室:中医院脑科。心理学认为,心理疾病是心因性疾病,由心念或心识引发,心理咨询(或心理治疗)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,向其提供心理帮助,力图促使其行为、态度发生变化,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。治疗手段主要通过各种训练以提高患者心理承受力、促使患者静心,从而改变患者心念或心识的方法,就医科室:心理科、心理咨询机构或学校心理中心,心理治疗是从改变患者认知行为开始,从而改变患者的心境及大脑生化物质,治疗效果取决于咨访关系及患者改变自己的决心与意志力,具有不确定性,但心理疾病只有找到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后才可能根治,从而达到完全康复。俗话说,心病还须心药医。

多数精神疾病的发作呈间歇性,间歇期病情稳定,期间服药或不服药,病情均不反复,此为疾病间歇的表现。情感障碍间歇期社会功能良好、精神症状较稳定;但重性精神障碍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,间歇期坚持服药,病情也仍有波动的可能。

由于精神疾病发作的间歇性,加上患者大多数自知力缺失,没有求治欲,导致精神疾病具有康复率低、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,如果曾经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疾病患者,皆应正视疾病,这才是康复的开始。精神疾病治疗大多数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。

如果说抑郁症是精神感冒的话,那么精神分裂症则属于精神癌症。治疗精神疾病需要以长期服用药物为主,间歇期配合进行心理咨询,才能减少复发,提高康复率。

人心之烦,烦在计较;人生之苦,苦在执着;人生之难,难在放下。你在意什么,什么就折磨你,有心者,有所累;无心者,无所谓。心静,万物无声;心清,海阔天空。

从某种意义上讲,只要大家拿得起,放得下。不乱于心,不困于情,不畏将来,不念过往,活在当下,那么心理疾病自然远离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认为健康三要素是,首先,身体锻炼是第一要素,第二要素是心态,第三重要的是不要吃太饱。

最后,愿你接纳自我,愿你意志如钢,愿你活在当下,愿你生命如花!

我校的心理中心位于第一食堂楼上教工食堂旁,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两名,开展免费咨询,每周二下午市三院心理科医生前来坐诊咨询,欢迎有需要的同学们前往学院心理中心咨询。学院心理中心热线电话:林老师、廖老师:0595-28051525